跨国车企纷纷转向增程汽车市场,是中国市场需求的一种“倒逼效应”。
撰文丨CJR
责编丨DAN
设计丨PinZow
最近,增程正重新成为跨国车企的新宠。
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目录中,(丨)有了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上汽通用别克至境L7也亮出了全新的增程混动系统。不仅如此,广汽丰田前不久官宣要推出增程版本的和赛那。同时,还传出也有可能要在第六代X5上推增程版。
跨国车企纷纷转向增程汽车市场,是中国市场需求的一种“倒逼效应”。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跨国车企对市场变化的灵活应对,也标志着其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的重要调整,或许还将引发行业的连锁反应。
1
合资扎堆转投增程式阵营
曾几何时,增程式混动技术在传统车企巨头眼中不过是两次能量转化损耗的“落后方案”。但随着理想、问界等车企的成功,增程正逐渐成为跨国车企的新宠,通用、福特、大众等都将推出增程车型。
实际上,通用汽车对于增程技术路线的探索,要早于自主品牌很多年。通用曾在2007年就推出过全球首款增程式电动车雪佛兰Volt,并于2011年引入中国。紧接到2017年,搭载EREV增程技术的别克VELITE5上市,但由于当时技术还未普及,别克并未以此打出名堂。
历经18年三代技术迭代,通用别克选择重新“杀回”增程式电动车市场。这一次,别克带着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 “至境” 旗下的首款智能豪华轿车——至境 L7,强势闯入增程战场,一时间吸引了无数目光。
更有意思的是,别克这一次不是照搬“老式增程”,而是计划开发一套更适合中国路况与用户需求的增程系统——别克至境L7的增程系统由全栈自研技术打造,配备了全新研发的40.2度奥特能电池,不仅拥有同级最长的302km纯电续航,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400公里,同级领先的0.5L百公里综合油耗,以及同级最快的5.9s零百加速
智能化同样是其核心竞争优势,至境L7在智舱上首发了高通SA8775P芯片,以及智驾上首搭了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可实现L2++全场景辅助驾驶,包括无图城区NOA、自动泊车等功能。该车计划于今年8月上市,市场目标直指、享界S9等车型。
通用汽车并非唯一转向增程技术的传统巨头。上海车展上,大众集团展示了其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另外,现代汽车明确表示将于2026年底前推出中型SUV的增程式电动版本,并计划在现代及高端品牌下销售。
2
增程动力竟成救命稻草?
合资品牌扎堆重启增程技术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中国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数据显示,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同比增长高达215%,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进入2025年后,增程式电动车依旧以“黑马”姿态持续领跑。
面对如此现实,合资品牌不再犹豫。既然中国消费者偏好“长续航、低能耗、智能化”的增程式动力体验,那就不再执拗于所谓的“纯电路线正确性”。事实上,对于合资品牌来说,布局结构更简单的增程混动车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内燃机领域的优势。另外从时机来看,合资这时入局也省下高昂的试错成本。
不过,轱辘哥还留意到,这些即将推出增程混动车的品牌,不约而同地选择中大型SUV/轿车为落脚点,比如大众ID.ERA、基于汉兰达/烈马打造的增程混动车。然而,与自主品牌下至15万元、上至百万元的产品规划相比,合资品牌扎堆在中大型SUV市场的布局,的确显得保守。
当然,这些中大型SUV都是合资品牌首款增程产品,如果能一炮而红的话,后续可以快速扩展至旗下其他产品上,以系统性布局抢滩增程市场。随着2026年产品密集投放,增程式汽车正成为合资品牌在中国新能源转型中扭转局面的关键突破口。
从一度被视为过渡性产品,到如今的逐渐崭露头角,增程式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角色之一。现在再讨论增程是否是落后的技术,已经没有太多意义,存在即合理,消费者喜欢就是硬道理。
从别克进军增程式市场就可以发现,跨国车企正在根据中国车市的需求不断在改变,甚至不惜大刀阔斧调整原有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一旦跨国车企补齐了自己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方面的短板,就是跨国车企吹响在国内反攻号角的时刻。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My车轱辘立场】
行业丨N7爆火,周锋履新,东风日产下一步怎么走?
热点丨超豪车消费税新政:路虎/奔驰兜底,利好华为/比亚迪?
盘点丨上半年车市十大事件:车圈恒大、价格战被整顿、小米YU7创造奇迹
广东股票配资公司,五牛财富配资,加十倍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